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A.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一句,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,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.衔远山,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.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,一阴一晴,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.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,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

时间:2024-06-11 14:57:38

相似题目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(  )。

    A . 《等待戈多》虽然有着古怪的艺术形式,但作品主题的精神内核反映的是现实,是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B . 现代、后现代主义“反叛现实”,想尽办法创新形式,其出发点仍是为了达到现实主义的目的和结果 C . 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,展现人丰富的心理情绪、主观感受时,传统的现实主义要弱于现代、后现代主义 D . 现实主义作家往往关注客观的现实生活,现代主义作家更钟爱直觉、梦幻、潜意识、想象等人的主观世界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:

    A . 今人若想研究经学史需先了解清代学术 B . 清儒的最大贡献是对“五经”音义的校正 C . 对“五经”进行解释、阐释的注疏版本繁多 D . 辨明字词的读音也是研究经学的必修课

  •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
    A、 本文以简洁的笔墨叙述了孔融的两次妙对。 B、 写李元礼“名望大,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子、名流和内外亲属,”是为了推动后文情节的发展。 C、 孔融夸奖陈韪小时候很聪明,言外之意就是讽刺陈韪现在很笨。 D、 这篇短文表现了少年孔融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,凭借这一点孔融赢得了所有人的交口称赞。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,正确的一项是()。

    A.疫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.14—17世纪发生在欧洲的瘟疫动摇了人们对天主教的信仰 C.欧洲殖民者采用传播疫病的手段实现他们侵略扩张的目的 D.每个古代社会的衰亡都与瘟疫的流行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,正确的一项是()。

    <img src='https://img2.soutiyun.com/ask/uploadfile/2550001-2553000/807d9a75b3a0f50775ce7dd0751c4acb.gif' />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)。

    <img src='https://img2.soutiyun.com/ask/uploadfile/2697001-2700000/9382a7fbc811271eaf41555727966089.gif' />

  •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、选文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,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,为全篇议论张本 B、选文第二段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强调依法办事 C、选文第三段和第四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D、选文以议论为主,寓情于议,在谈论形势、方针、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中贯穿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)。

    A.作者认为中国艺术要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,必须有自己民族的审美习惯 B.作者认为中国艺术要发展,必须抓紧对“进关”的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基础进仃清理、检讨 C.作者认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引进既丰富了中国艺术家的艺术语言,开拓了中国艺术家的思路,同时也导致了中国艺术家艺术理念的混乱、艺术精神的贫乏 D.作者批判了当前对西方艺术思潮囫囵吞枣的做法,强调艺术的借鉴要去粗取精、洋为中用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,正确的一项是______。

    A.优秀的剧本加上成功的表演,能诱导观众与角色同呼吸、共命运 B.只要能做到表演构思精美,动作效应准确,就能吸引并打动观众 C.演员提出“要用心杀人”,是强调成功地塑造反面角色的重要性 D.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不需要考虑欣赏者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,即教与学相互促进,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B.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,先以嘉肴为喻,自然引出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的道理 C.教学相长既强调教育者要在学习中知困并改进;也强调教育者在教别人时要知不足并反省 D.引用《兑命》中的学学半,是为了告诉读者:若不认真学习,老师教的知识你就只能获得一半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小潭千百年来寂然于荒野之中,作者因其全石为底的形态,名之为小石潭 B.伐竹取道,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、人迹罕至,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C.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,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D.竹树环合写出竹树从生的状态,又与伐竹取道呼应,突出了此地的幽寂无人

  •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翼若垂天之云运用夸张手法,写出鲲鹏起飞时的浩大声势 B.文章开头写鲲鹏之大,后文写野马、尘埃之小,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揭示了生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C.怒而飞三个字,写出了一个庞然大物在起飞时愤怒、凶猛的样子,非常传神 D.抟盘旋的意思,扶摇,指一种自下而上的狂风,即旋风。说经过三千里的潜行,然后盘旋而上,一直高到九万里

  •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本文歌颂了母亲的伟大,母爱的纯洁与无私 B.伴地莲普通、平凡而又美丽有用(能治病),正是母亲的形象 C.本文以伴地莲为线索,结构严密,开头三段介绍伴地莲,中间四段写母亲寻找伴 D.本文语言华丽,色彩绚烂,如第二段对伴地莲花的描写,最能体现这种风格

  • 阅读文言文《孙权劝学》,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孙权劝学,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,又使用了现身说法,指出学的可能性,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.鲁肃与吕蒙的对话,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,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,学习的重要性 C.鲁肃与吕蒙的对话,一唱一和,互相打趣,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.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,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

  • 阅读文言文《孙权劝学》,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,不恰当的一项是()

    A.孙权一语道破,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,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,所以不得不学 B.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情不自禁地赞叹,侧面烘托出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 C.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吕蒙骄傲地认为自己才略进步之大,是因为天资聪明过人 D.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,表明鲁肃的敬才和爱才,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

  •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过秦,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。《过秦论》以总结秦亡的历史经验为主旨,是政论文中史论体的开山之作。这篇政论文,语言壮美,文采斐然,至今传诵不衰。 B.本文总叙了秦的崛起、强大、鼎盛到覆亡的过程,论述秦崛起和强大的原因,鲜明地提出了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”的论点。 C.文章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,把秦与六国对比,秦朝与陈涉对比,六国与陈涉对比,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论点。 D.本文大量使用对偶句型、排比句法,形成一种自然流畅、明快而又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。

  • 下列对《六国论》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选文引用古人的话,以抱薪救火为例,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,灭亡的严重后果 B.选文以齐、燕、赵三国灭亡的进程,具体论述了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.文章三四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:行文纵横恣肆,气势逼人;语言朴素简劲,富有表现力 D.文章三四两段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,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,发人深思,令人警醒

  •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,的一项是()

    A.本文借赞莲来赞美莲一般的君子,既是作者的自况,也是对追名逐利、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,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、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B.文中两个独字,都表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可看出其生活态度与陶渊明相同 C.作者卒章议论,赞赏莲的君子风范;而抒情贯穿全篇,意在明志。记叙、描写、议论、抒情综合运用,成功凸显了文章主旨 D.全篇仅9句话,119个字,却婉转曲折,摇曳多姿;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怀,又讽刺了世态,寓意深刻,耐人寻味,感情深切而打动人心

  •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第①段在开篇就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缘由 B.第③④段一悲一喜,一暗一明,传达出景与情相互感应的人生情境,这正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C.第⑤段提到的古仁人之心,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,也包含高尚的政治抱负 D.本文叙事写景、抒情、议论相结合,骈散交替,文质兼美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()

    A.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的气氛,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.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,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.第二段写了游鱼,阳光和影子,动静结合,展现了生动的画面,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、可爱 D.柳宗元被贬失意,心情抑郁,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。其实作者笔下的小水潭风景如画,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,或许会流连忘返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详细记叙这次战役的过程,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则是略写 B.面对齐军压境,鲁庄公仓促迎战,乡人漠视其战,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,曹刿入见后与鲁庄公的一番对话,使鲁庄公明白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.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.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、胸有成竹、指挥若定、能详察敌情、善于把握战机、谨慎果断、深谋远虑的特点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孙权的劝学既从侧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,又使用了现身说法,指出学的可能性,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.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,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,学习的重要性 C.鲁肃与吕蒙的对话,一唱一和,互相打趣,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.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,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

  • 下列对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)

    A.本文剪裁讲究,详略得当。详细叙述孙权劝学及吕蒙就学,略写吕蒙学习后的变化 B.文章注重以动作表现人物,相关描写生动传神,富于情趣 C.全文人物语气不尽相同,通过人物语气的变化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,其中,孙权的形象为:口才非凡、严厉强势、下属不得不服的帝王形象 D.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,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,并告诫人们持之以恒、热爱学习的重要性

  •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恰当的一项是()

    A.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,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.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.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一句,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,心中唯有天下 D.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,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